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人学学会和焦作市委主办,焦作大学承办的“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焦作市隆重召开。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陈尚志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教授,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陈学明教授以及其他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系统的一百一十余位人学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素质基础理论、中国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人的素质与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素质与国家治理、人的素质与生态文明、人的素质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与经济人的问题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永利官网汪盛玉教授和她所指导的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敖景新应邀出席了会议。在分会场上,汪盛玉作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人的素质提升的三维路径”的主题发言,敖景新作了“周恩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的主题发言,受到了与会学者的积极认可。同时,学者们对永利官网研究生钻研人学理论的治学态度表示了赞赏。
附:本次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素质的基本问题。人的素质是人的属性、特性、本质在主体的人身上的客观表现,可以区分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素质。人的素质应包括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情感素质、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创新能力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中的核心素质。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人的发展,所以,人的素质与人的发展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对人的素质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提高人的素质不能急功近利,要坚持基础性和专业性两种层次。人的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变成现实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人的素质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第二,关于中国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人学的一般性研究和宏观研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对人学的研究应该从一般性研究发展到具体研究、从宏观研究进步到微观研究。对人的素质的研究正是人学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人学研究面向现实问题、人学研究者问题意识的展现。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素质是细胞,社会发展是机体,二者是内在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提高人的素质,表现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素质的提高;中国的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体现就是人的素质的外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人的素质的提升;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提升人的素质。正是由于这些社会现实,对人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关注人的素质,研究人的素质的内涵,提升人的素质的方法等等。
第三,关于人的素质与人的精神生活的关系。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此物化就必然出现。表现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情感都需要物来体现。物化生存的一个负面问题就是精神懈怠,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缺乏自信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越来越富有,人的精神越来越空虚。人的精神生活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信仰问题,一个人素质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其有没有生存指向,有没有信仰,以及这种生存指向或信仰的坚定性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必须使人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想。共产主义信仰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此外,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不断超越的价值追求精神、自主自为的自律规范精神、奋发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崇尚美德的厚物载德精神、众心成城的团结战斗精神和为国为民的社会公仆精神。
第四,关于人的素质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的善治方式,重在参与,既要公民参与,又要公众参与,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这是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民主的本质,法治的本质,必须要有较高的人的素质来作为保障。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素质与能力。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讲国家制度现代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是认为人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要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推行人本治理。另外,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确立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
第五,关于人的素质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人是主体,只有文明的人才能创造出文明的生态社会,人的素质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建设生态文明内在要求提高人的素质,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态意识和宽阔胸怀;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新的自然价值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新的生态道德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广博的生态文化知识和高度的文化水平。另外,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离不开人的自身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文化素质不仅通过技术进步与精神文明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经济活动与自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与生态环境发生相互影响,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会议还探讨了人的素质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问题,如何看待经济人的问题以及关于人学的其他问题。